山东省陶瓷协会
淄博市陶瓷琉璃产业链推进办公室
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
山东领瓷展览有限公司
微超级电容器(MSCs)因其快速充放电能力和微型化尺寸成为新兴微电源。通过三维(3D)结构设计开发和活性材料电极配置,MSC性能取得显著提升。尽管增加质量负载可提高电容,但厚电极中缓慢的离子传输和低电导率限制了性能提升。本研究提出一种激光增材/减材制造路径,通过制造具有微通道的导电3D异质MSC结构来解决这些限制。通过激光定向能量沉积(LDED)制造的高纵横比微柱支架作为支撑集流体结构用于锚定活性炭(AC)。通过激光蚀刻制备3D微通道,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独特3D微沟-平台结构。激光结构化电极增强电解质可及性并缩短电子迁移路径。此外,在AC上沉积聚苯胺(PANI)以实现显著赝电容性能。所得MSC在面积电容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电化学性能,凸显激光增材-减材微加工制备高性能3D MSC的潜力。
创新方法解决的科学问题
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激光增材-减材复合工艺,通过LDED构建3D金属集流体框架,结合激光蚀刻技术形成微通道结构,成功制备了负载活性炭(AC)和聚苯胺(PANI)的异质电极。该方法解决了厚电极中离子传输缓慢、电导率低的关键瓶颈,实现了34mg cm⁻²的高质量负载和9.68F cm⁻²的创纪录面积电容,为微型储能器件提供了新范式。
3D MSC制造工艺示意图:激光增材微加工(LDED)制备微柱阵列;滴铸AC浆料;激光减材微加工(铣削/蚀刻);电沉积PANI。
(a) 3D集流体框架在10欧分硬币上的照片;(b) 微柱阵列俯视FE-SEM图像;(c) 微柱阵列侧视FE-SEM图像(插图:微柱高分辨率图像);(d) 微柱与头发直径对比;(e) 微柱横截面光学显微镜图像及EDS元素分布;(f) 微柱高分辨率FE-SEM横截面图像。
AC包覆电极的FE-SEM图像:(a-c) 未蚀刻3DP-AC的俯视、上部和整体侧视图;(d-f) 3DP-AC-230的俯视、上部和整体侧视图;(g-i) 3DP-AC-190的俯视、上部和整体侧视图。
3DP-PAC-230的FE-SEM图像:(a-c) 俯视图;(d-g) 上部侧视图;(h-k) 底部侧视图。
AC和PAC材料表征:(a) AC和PAC的XPS宽扫描谱;(b) AC和PAC的HR-XPS C1s(上)和N1s(下)谱;(c) AC和PAC的宽范围FTIR谱;(d) 500-1800 cm⁻¹高分辨率FTIR谱;(e) 3DP-PAC电极的EDS元素分布。
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性能:(a) 不同结构3DP-AC在50mV/s的CV曲线;(b) 不同电流密度下面积电容;(c) EIS谱(插图:高频区);(d) 3DP-AC-230的CV曲线;(e) GCD曲线;(f-i) 3DP-PAC-230的CV、GCD、电容-电流密度图和EIS谱;(j) 1/q与v¹/²图(上)和q与v¹/²图(下);(k) 扩散控制与EDL电容贡献;(l) 循环稳定性;(m) 性能雷达图。
3DP-PAC-230 MSC电化学性能:(a) 不同扫描速率CV曲线;(b) 不同电流密度GCD曲线;(c) EIS谱(插图:高频区);(d) 面积电容-电流密度图(插图:封装器件照片);(e) 库仑效率与电容保持率;(f) Ragone图;(g-h) 串联器件的CV和GCD曲线;(i) 计时器驱动演示。
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增材-减材微加工的方法制备高性能异质3D MSC电极。通过LDED构建3D金属集流体框架,结合激光铣削/蚀刻技术对电极材料进行3D结构化。活性炭(AC)通过滴铸法负载于3D支架,经激光铣削修整后通过激光蚀刻在厚电极中创建微通道。该设计使AC质量负载达34mg cm⁻²,并在PANI修饰后实现9.68F cm⁻²的面积电容(1mA cm⁻²)。3DP-PAC MSC展现出204.9μWh cm⁻²的面积能量密度和0.397mW cm⁻²的功率密度,循环2000次后电容保持率55.1%(20mA cm⁻²)。尽管PANI的循环稳定性存在局限,但该方法通过机械锚固(微柱阵列)和微通道设计,解决了厚电极的离子传输瓶颈,为高能量密度微型储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。
文献链接
Do, H. M., Ryu, C., & In, J. B. (2025). Laser additive-subtractive microfabrication of three-dimensional micro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.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,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ej.2025.163400